中国男篮一向是咱们体育圈的大事儿。这不,春节刚过,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集训,为2025年亚洲杯预选赛做准备。二十个人名单都敲定了,但你猜怎么着?被称为本土助攻王的孙铭徽居然没上榜!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,这可是一位在CBA联赛里表现得风生水起的顶尖控卫啊。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为什么他会落选?
这次国家队训练,可不是开玩笑的。从大年初几开始,全队就进入了高强度模式,那气氛,比高考前复习还要紧张。毕竟这是备战亚洲杯预选赛嘛,要是搞砸了,肯定挨骂。但说实话,看到名单公布后,不少球迷炸锅了:孙铭徽呢?没有他的名字,是漏掉了吗?结果一查,没有疏漏,人家就是彻底被排除在外。
来聊聊孙铭徽吧。他是谁?简单来说,他就是广厦队那个能把传球玩出花样的小伙子。在CBA这个水平相当不错的国内联赛中,他场均贡献14。8分、9。5次助攻和2。6次抢断。这数据怎么看都是亮眼得很,对吧?特别是那9。5个助攻,可不是随便凑出来的,这是踏踏实实组织能力强才换来的成绩单。不光进攻犀利,防守也不含糊,经常一个快手反击,还能顺带送对方一次尴尬失误。所以,你敢说这样的球员配不上国家队的位置?
更别提,他还算年轻,有冲劲,又有经验。尤其是在杜锋指导执教期间,其实他曾经差一点穿上国字号战袍,只不过最后没进12人大名单。当时大家觉得遗憾归遗憾,也理解:可能竞争激烈呗。但到了郭士强时代,这情况咋还是老样子呢?
很多人心里冒出了疑问:难道真的是因为性格原因?一些篮球圈内人士,包括知名媒体人付政浩,都直言可能与主帅偏好有关。据他们分析,这位郭指导挑人的标准挺独特,说白了,更看重那些愿意拼命打、不怕流血流汗的球员。而孙铭徽虽然技术拔尖,但似乎在态度或作风方面并没有完全符合这种要求。
听到这解释,我也是有点发愣。这啥意思,脾胃还能决定职业道路吗?当然,我无意质疑教练组用人的权威,但凡事总该讲个理儿吧。一边是令人信服的数据,一边却拿模棱两可的话搪塞过去,到底公正在哪儿呢?
其实类似的问题也不仅仅发生在孙铭徽身上。同样没入选这届国家队阵容的新星林葳,也是舆论热议对象之一。他跟孙一样,在比赛中的表现那叫一个惊艳,却硬生生卡在门外。如果这些优秀球员因为某些隐形规则错失机会,那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现在所谓的人才筛选机制是否合理?
再回到主帅郭士强这里。我承认,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哲学,比如有人喜欢全面型、有领导力的控卫;有人则偏爱小钢炮式攻击型后卫。然而作为公众关注极高的一支球队,中国男篮承担的不只是竞技任务,更代表一种精神象征。在这么重要的平台上,仅凭感觉走路子,会不会显得太任性了一点?
当然啦,说这些并不是非要逼迫主帅改口或者改变选择,而是想提醒一句,现在这个篮球环境已经不同以往。如果连最基本透明、公平、公正都做不到,那如何让年轻一代相信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呢?我知道用词严厉了一些,不过真心希望这样的讨论可以推动体系改革,让更多像孙铭徽这样实力派运动员拥有证明自我的机会。
至于未来怎么办,大概只能期待时间给答案。或许哪一天,我们会发现真正制约中国篮球发展的,并非技术短板,而是不够科学、开放和包容的人才管理制度。那么等下次类似事情发生时,希望大家不用再问:谁配不上?而是真心感慨一句:每个人都是靠实力站稳脚跟!